相等於3,000架雙層巴士的重量,
膠樽難分解,損害環境,情況相當嚴重。
為提高市民環保意識,有商場與藝術家聯手,
以膠樽製作復活兔,在復活節這銷售旺季,利用舊膠樽宣揚環保。
這個名為「復活『節源』愛環保」的活動,將於復活節及兒童節期間舉行,展出本地著名藝術家黃國忠利用舊膠樽創作的大型復活兔環保藝術品,將藝術與環保結合起來,並配合其他環保特色活動,鼓勵市民加入廢物再用的環保行列。
廢物變藝術品
本身是玻璃藝術家的黃國忠,最初考慮以玻璃製作展品,但考慮到製成品的體積及重量後,將會難於運輸,而眼見日常濫用膠樽情況相當嚴重,即時聯想到以膠樽加入藝術元素,趁於4月長假期間,製作成復活兔於商場內展出,得到最大的環保宣傳效果。
「我們最初希望收集10,000個膠樽製作復活兔,但經過一星期的過程,最終集合了20,000個廢棄膠樽,我覺得濫用膠樽的情況已十分嚴重,所以我更希望藉這次機會,向更多人宣揚少用膠樽的訊息。我們更應該為下一代想,珍惜地球的寶貴資源。我期望市民在欣賞環保復活兔時,明白到循環再用之重要性。其實,我們只要細心觀察,加上一點點創意,我們身邊很多舊東西都可以成為藝術創作的材料。」黃國忠表示。
有害物質難分解
水是人類生存的必須品,自古以來,每逢遠行人類都會帶備以皮革、葫蘆或竹筒製成的水樽、水袋裝水。但文明過後,人類發明了便宜的膠樽,也為了用完即棄的方便,就開始大量使用。今天我們在堆填區、郊野等地方,總會看到大量被棄置的水樽,雖然它們沒有生命,卻活得比我們長命,因為它們幾乎永遠不能被分解。
雖然難以分解,膠樽卻可回收再造。但因為膠樽體積較大,回收成本高,所以成效遠不及廢紙及膠袋。但若我們細心留意,其實不少公眾地方,如學校及屋村等,都已設置膠樽回收機,回收非常方便。不過請留意,再造膠若製作成水樽,將有機會因化學反應而釋出有毒元素,故只適合製作成玩具、花盆、衣架、電話機殼等日常用品 手機回收。
認清環保編碼
每個膠樽底下,都印有塑膠材料編碼(Plastic Coding System),方便分類回收再造。一般小型樽裝飲品的膠樽大多是用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簡稱PET或PETE)所造的,材料編碼為01。PET塑膠具質輕、透明度高、耐衝擊不易碎裂等特性,也可保留樽內二氧化碳氣體,讓汽水保持有「氣」。因此,適合用作盛載水和飲品。
PET本身無害,但製造PET膠樽的過程中可能會加入微量三氧化二銻(antimony trioxide)作催化劑(catalyst),加快聚合過程,提高經濟效益,而部分催化劑可能會與聚合物結合,有研究指這可能令銻釋出到樽裝水中。
水樽勿重用
水樽底上的三角環保標籤內,印有1至12的號碼,分別代表由不同的塑膠原材料製成,用家只須留意膠樽底上三角形的標韱裏面寫印上1字,就即代表膠樽不會釋出有害元素,不會影響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