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網頁設計要注重客戶反應

京設計師不等於美工
設計無所不在,但大多數企業不知道如何使用它。現代設計進入中國大概是二十多年的時間,而在國外,尤其在美國在歐洲,大概有一百年的歷史。二十多年前中國是沒有人講用戶體驗這個詞的。那個時代講究技術和美術的結合,叫技術美學。一個Web Design, 只要功能好,樣式好看,OK。二十多年後,這個概念在大多數企業還沒有發生改變,大多企業的高層也不理解什麼叫設計,認為設計師就是一個美工。設計師本身也沒有去提標準,自身的思維也只是停留在美工這個角度上。設計的潛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設計師的本質並不光是把PPT做得很漂亮。在企業中,設計師應該擁有獨特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去模擬未來發展的事情。比如,50年代的時候,在美國問任何一個人,家電設計應是什麼樣子?所有人都會說,家電必須放在一個櫃子裏面,必須跟傢俱是一樣的。而日本人卻發現,其實家電應該有它自己獨特的一個東西,它有金屬的外觀,很輕巧,很好用。日本人的設計理念,使他們一舉佔領了市場。這說明,CMS要做一些創新的東西,用戶的一些潛在的思維慢慢會被引導。

如何管理用戶體驗設計

用戶體驗設計管理金字塔:
用戶體驗設計目標是什麼?最重要的是要讓產品有用,這個有用是指用戶的需求。蘋果90年代出來第一款PDA手機,叫牛頓,是非常失敗的一個案例。在那個年代,其實很多人並沒有PDA的需求,蘋果把90%以上的投資放到他1%的市場份額上,所以失敗勢在必然。

其次是易用,這非常關鍵。不容易使用的產品,也是沒用的。市場上手機有一百五十多種品牌,每一個手機有一兩百種功能,當用戶買到這個手機的時候,他不知道怎麼去用,一百多個功能他真的可能用的就五、六個功能。當他不理解這個產品對他有什麼用,他可能就不會花錢去買這個手機。產品要讓用戶一看就知道怎麼去用,而不要去讀說明書。這也是設計的一個方向。

網站建設的下一個方向就是友好。最早的時候,加入百度聯盟,百度批准後,發這樣一個郵件:百度已經批准你加入百度的聯盟。批准,這個語調讓人非常非常難受。所以現在說:祝賀你成為百度聯盟的會員。文字上的這種感覺也是用戶體驗的一個細節。

怎樣在細節中改善用戶體驗

關注用戶體驗的細節 SEO
用戶體驗調研遠不應只是簡單的你問我答。細節往往藏於用戶說、做、想、感覺等各個具體行為之中——

:傳統的市場調研方式,設計一個問卷,問用戶喜不喜歡這個產品,或者給用戶幾種案,問用戶喜歡哪一種,這就是說。

:這是比說更好的資料。看用戶做什麼。甚至不要說,從他的行為已經發現了很多問題。人類學,設計學,心理學都是做這件事。人類學家費曉東,專門在中國的一個農村觀察了60年。60年的變化,解放前,解放後,觀察某個人的行為過程,他就得到這個人行為演變的規律。這種調研方式最近十年來已經被引進到設計裏面去——設計一些場景,讓用戶去用,然後去看他做些什麼。

:用戶到底在想什麼?他看到一個產品,上面可能功能很多,他可能腦瓜去想我不會用,我不知道怎麼用,但是這只是他的想法,沒有表達出來。怎麼能夠瞭解這種想法呢?讓他一邊想一邊去說。激發他去說。比如為一個網頁設計模板做調研的時候,就讓用戶想這個鏈結認為會到什麼地方去。用戶認為的地方可能跟網頁點過去的初級設計頁面是不一樣的,這就形成一個用戶的資料。

百度對於用戶體驗,是如何實踐的

前饋與回饋
上線之前百度要做調研,去發現用戶自己沒有說出來的一種需求,這就叫前饋。有一家公司叫OXO,他們發現當時所有的人家,廚房用具的把手抓起來都很不舒服,不是很圓滑,是金屬的,抓起來手感不好,於是OXO把所有的廚房用具的手柄都做得很大,塑膠的,螺紋的,抓著很舒服。OXO的這種把手申請了專利,別人賣20美分刮蘋果刀這類的小東西,他們就可以賣五美金。

出一個產品給用戶用,用戶發郵件給你,或者他點擊,或者他告訴你這個產品好不好用。這是回饋。有一個酒店,他們發現很多商務人員去酒店的時候,經常要在大堂裏開一個小會議,因為房間裏不夠大。大堂並不是給他們開這種小會用的,酒店就去專門調查這些人的需求,做一些模擬的環境,讓大堂迅速可以變成幾個小會議中心,所有的商務人士,都往裏面擠,這家酒店就把這個市場抓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