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汲取台灣廢料回收成功經驗

台灣屬全球率先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的前列地區,已有 14種廢棄物品納入回收範圍,包括金屬、塑膠及玻璃製容器,以及乾電池、輪胎、電子電器及照明光源產品。據悉,本港環保署在籌劃廢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費及管理模式時,也傾向借鏡台灣。台、港兩地同是華人社區,生活習慣大同小異,將台灣的成功經驗搬到本港,理想效果可期。

政府補助處理商
事實上,台灣主力回收處理的廢電子電器「四電一腦」,正正是本港環境局初步納入生產者責任制規範的物品,即電視、冷氣機、雪櫃、洗衣機及電腦產品。

台灣的處理費用,由電視機的 60多港元(下同),至雪櫃的 150多元不等,電腦產品部件的回收處理費也有清晰劃分,主機板、硬碟、鍵盤及屏幕由數元至十多元不等。不過,處理費會按回收物料的市價水平浮動,透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成立的資源回收管理基金,向生產者或產品進口商預先徵收處理費,再按成功回收數目,向處理商提供補助金。

要取得政府補助,必須達到一定的回收額。主力經營電腦產品回收的全亞冠科股份公司,在桃園的廠房就是將一件件棄置的電腦電路板,透過分類、電解及洗水等工業程序,抽出當中金、銀、銅等有用金屬,轉售給物料批發商。廢物處理商在處置廢棄電腦過程中獲得商機,也同時減少廢電腦對環境的影響。

全亞冠業務部經理林文琪指出,回收處理兩萬台電腦,可獲取 1公斤黃金及 1.5公斤純銀。他指回收獲得的黃金是貨真價實的 999純金, 1公斤價值近 30萬元,該公司每年透過回收獲得的黃金價值逾 1億元,足以證明電子廢料有價。全亞冠設於新加坡的廠房,一直協助香港明愛及聖雅各福群會等非政府機構,處理回收的手機電路板

屯門設廠未成事
林文琪透露,約五年前已曾聯絡本港環保署,期望於屯門環保園開設電腦回收處理設施,但可惜最終未能成事。他指新界地區囤積的廢電腦,是未能出口的電子廢物,在香港建廠的計劃,也是以中國大陸數量龐大的電子廢物為更大目標。

民眾懂分類垃圾不落地
生產者責任制提倡污者自付原則,目標是減少廢棄垃圾數量。台灣近年大力推動「垃圾不落地」,大幅減少大街小巷的垃圾箱數目,並以政府清潔隊每日收集垃圾一次。在民眾自發於家居將廢物分門別類下,當地回收的廢物數量過去 10年持續上升,焚化及堆填的壓力也獲得紓緩。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是其中一個推動於家居進行垃圾分類的組織,對象是所有的家庭主婦。聯盟董事長胡雅美指出,每個家庭都會將可回收處理的物品,廚餘及乾垃圾分開處理。民眾在生活中已習慣加以配合,如在處理廚餘時,會將棄掉的蔬菜剪碎,方便用作肥料;經分類後,垃圾通常累積數天,才一併交給清潔隊處理。

收垃圾時間 排隊交廢物
清潔隊每日會定時到各個地點收集垃圾,垃圾車沿途響起音樂提醒民眾。在每天收集垃圾的時段,當區街頭都會出現如此獨特場面:一大群民眾排隊輪候將廢物交給清潔隊。緊隨清潔隊垃圾車後,也有一輛回收車收集可回收廢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